托米农业资讯网是一个涵盖农作物种植,特色养殖,海产水产,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知识解答,农村故事讲解的综合型农业网站!

当前所在位置:托米农业资讯网 > 农村故事 >

中草药理疗师转作新型农民流转1000亩地种植瓜果不成瓜。

摘自:   时间:2021-05-30 11:09    浏览:  
今年55岁的石桂华于12月9日上午从新洲城关中心详和世纪城的家中赶往农业局,参加了新洲区农业局举办的瓜瓜瓜菜技术培训班。
同时,在距新洲城关5公里的李集街任河村瓜蒌基地的晒场上,石桂华的丈夫高宝玉下了车,停在晒场中间,开始了一天的田间劳动。
十二月二日,武汉结束了阴雨天气,连绵艳阳高照,正是采瓜的黄金时期。经过13天的紧张抢收,到12月15日,高宝玉、石桂华125亩瓜蒌已基本摘完。
高宝玉和石桂华刚当了一年多的新农民,回乡之前,高宝玉在新洲镇开了一家塑胶厂,石桂华在镇上开了一间中医诊所,是新洲镇上小有名气的中医针灸理疗师。
中医学理疗师转种瓜-摄图网。
中医学理疗师转种瓜
「我自己都没想到会种瓜瓜瓜!」石桂华说,回乡种田的情景,令人叹为观止。
去年十月,石桂华三店老家人来她这里治疗腰痛,很少回来,石桂华问自己村里现在种什么,那个人说:“瓜瓜能赚钱,但现在不能种好。”第一次听说瓜瓜瓜的石桂华很好奇。
西瓜是一种多年生植物,一年可采摘五年的瓜,每年可采摘的瓜子是高档瓜子的原料,第三年可采摘名贵药材天花粉的原料,瓜皮也是一种中草药。
从未种过田的石桂华心甘情愿,她把丈夫高宝玉“骗”到安徽安庆的瓜蒌种植基地“出游”。
说旅行实际上就是参观瓜瓜种植。现场看了问,高宝玉也动了心,两口子当场交了四万元购苗。种苗7元一株,种苗3元5一株,价格相差很大。究竟要买什么?夫妇两人将两种瓜蒌掰开,一粒一粒数着。一株瓜瓜7元钱,比3株瓜瓜瓜5元钱的瓜瓜多70粒。
石桂华童年的回忆帮助他们做出了抉择。他说:“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好种子,家里的稻米总是比别人家的少,产量低。如今种瓜瓜也要从良种做起!」
定好苗后,他们立即驱车回高宝玉的家乡——新洲李集街任河村,向村支书汇报自己种瓜瓜的想法和计划。村子里刚好有一块荒地,长达10多年,很快就和他们签了125亩的土地流转合同。
刚来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人多高的荒草和小灌木,石桂华还停留在农耕阶段,有一点不舒服:“这土地怎么种啊?
心地善良的高宝玉对她说:“这不是问题,现在已经机械化了,很快就可以做好。”
那台农用车开到125亩荒地上,一个多月后,荒草被挖掉,露出了一块肥沃的黑沙。
它们和三个养猪场签了合同,把猪粪拖到翻耕过的地里。正是帮助养猪场解决了环境问题。猪粪便不用花钱,运费超过3万元。
入冬以来,任河村村民见下雪天高宝玉和石桂华都没有休息,就一直拖着猪粪,埋着猪粪,每天要拖十几辆卡车。从未做过农活的农民,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和老农一样的吃苦耐劳精神。
当时新农在安徽跑瓜子种植。
一个月过去了,高宝玉和石桂华开车到安徽学瓜瓜种。他们跑遍了安徽的安庆、潜山、岳西等地,种植瓜蒌多。
高宝玉记得当年种田的大事:三月二十五日将种子拖回,入大棚培植,四月二日移栽。
移植当天,20多名亲戚来到夫妇俩家,一则帮忙,二则想看看这对没当过农民的夫妇如何做农活。
六月初的一天,狂风暴雨下了两个多小时,大枣大小的冰雹下了40多分钟,瓜蒌叶都被筛掉了,如果救不回来,一切投入都会打水漂。
翌日天亮,夫妇两人驾车火速赶往安庆,当天接获安庆农科院的王教授。现场检查后,王教授开出了抢救处方:给药、加强营养。
半个月后,瓜蒌终于缓过劲来了,但紧接着又发生了旱灾。这一年的大旱持续了两个多月,夫妇两人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打了15口深井,安装了滴灌系统。
"必须在工作中学习和实践。"夫妻两人曾花钱到安徽学习瓜蒌种植,遇到大问题就请专家现场指导,小问题则用电话、视频请教外地专家。
经过一番苦心钻研,高宝玉经历了瓜瓜苗从培苗到收获的全过程,成为瓜瓜种植专家。种植的瓜蒌,摘出的瓜片又大又圆,亩产达350斤。
让农民自己种植瓜蒌。
抢瓜瓜的这一周,高宝玉每天都在晒太阳的车里睡觉。3个晒场每天晾晒瓜蒌籽3000多斤,每斤售价20多元。
半月前,高宝玉、石桂华又与村里签了流转合同,流转面积800多亩,每亩1000多亩,全部用于种植瓜瓜瓜菜。
曹兴国今年65岁,是高宝玉、石桂华夫妇聘用的瓜蒌基地5名固定工之一,每天工资70元。「原来自己种了四亩地,种了水稻、棉花,一年下来,亩产两千多元。去年年底把地转给了小石(石桂华),现在每月固定收入2000多元。
在任河村高宝玉、石桂华种瓜蒌起火,12名村民也效仿他们,流转了800亩地,明年开始种瓜蒌,高宝玉、石桂华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村子里原本荒芜的土地现在变成了废墟。
高宝玉看在眼里,非常高兴:“我和镇上的大炒坊订了500吨的年货合同,我一个人不能给那么多,乡亲们都种了,都是我种的!”
谈及这一年的农民生活,石桂华十分感慨:“我们这一代农民和他们父母那一代农民完全没有概念,体力活很少,技术要求很高,翻地用拖拉机,浇水用滴灌,给药用无人机,拿瓜子用机器,连瓜蒌架都是专业公司搭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107679162

拖米农业资讯网

托米农业资讯网是一个涵盖农作物种植,特色养殖,海产水产,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知识解答,农村故事讲解的综合型农业网站!

参与我们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