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县查汗采开乡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让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让人“还不起”之困。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深化乡村治理的抓手,建立“一引双约三制四融”工作机制,为农村群众提供集礼堂、讲堂、文体、宴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用制度“倡导精简办酒,拒绝炫富摆阔”,广泛围绕移风易俗、家庭文明、崇尚节约、科学科普等主题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构建了文明和谐乡村治理新格局,受到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村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核心引擎”,阿尔莫墩村坚持党建引领文明新风,在文明培育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为民思路,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村党组织引领下,广泛征求民意,动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红白理事会多方力量“出点子”共商共议,持续拓展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建立占地约600平方米的“新风礼堂”,形成集村民教育、文化活动、服务群众于一体的移风易俗主阵地。
过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及长效管护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依赖财政投入。如今,建设“新风礼堂”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通过村集体经济投入、乡镇帮扶、村民捐赠、活动承办收入等多措并举,逐步配齐活动所需的桌椅、餐具、音响、LED电子显示屏等设备设施,由德高望重的村民担任新风礼堂管理员日常维护管理。同步配备了化妆间、换衣间和中式礼服,免费供村民使用,有效提升了服务的吸引力。
“新风礼堂”整体设计在喜庆的氛围中融入了中华传统元素和文明公益宣传。礼堂内设置的文明新风签名墙,由村“两委”、农牧民党员示范带头在此承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主动践行文明风尚”,让文明培育仪式感与责任感相辅相成。
同时,“新风礼堂”照片墙展示区,更成为开展村民群众宣传教育、丰富涵养精神高地的有效载体。展示内容既有村民“金婚家庭”“零彩礼家庭”事迹,又有优秀家书家训,还有族际通婚的村民全家福。使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明熏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阿尔莫墩村4组村民丁凯说:“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我看到,以前的‘老一辈’没有现在优渥的生活条件,当时的彩礼往往就是一辆自行车、一床喜被、一部收音机,但他们相濡以沫、相互关爱,一牵手就是半个世纪。金婚之所以被称作‘金’,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最好的解答,和爱情最好的模样。”
阿尔莫墩村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建立村规民约明底线,建立红白专约优服务。以“双约”为抓手,形成弱化分歧、汇聚人心、凝聚力量,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序良俗”,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改善乡村治理,为文明培育提供了依据遵循。
阿尔莫墩村通过“庭院夜话”“线上问卷”等措施,广泛征求255户村民意见,梳理出彩礼限额、宴席标准、礼金标准3大类核心诉求。认真梳理,将彩礼限额、宴席规模、礼金标准、事前报备等写入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获得大家一致认可,成为村民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同时,为便于服务群众,阿尔莫墩村成立了村民红白理事会,细化制定《红白事操办标准》,明确红白喜事宴席规模、流程、规范等12项指标,形成事前备案“清单化”、事中监管“透明化”、事后评议“制度化”的闭环,为村民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
事前备案“清单化”,对于将举办红白喜事的村民,通过提交《红白喜事抵制大操大办 践行移风易俗承诺书》,提前报备举办地点、规模、人数等相关信息,村民红白理事会于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反馈操办意见。
事中监管“透明化”是村民红白理事会通过分组包联,以“三查三看”(查场所布置看是否超标、查宴席菜单看是否浪费、查礼金往来看是否违规)的形式加强现场服务管理,同时全村接受村民宾客监督。
事后评议“制度化”则是通过建立“3+2”评议体系(3名村民红白理事会成员+2名喜宴宾客代表),从文明新风、文化传承、群众满意度等5个维度进行打分。结果同步与“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挂钩,对违规的村民启动“三色预警”(黄榜提醒、橙榜约谈、红榜曝光),确保“双约”落实执行到位。
阿尔莫墩村党总支书记傲云毕力克说:“3组村民艾沙江·艾山去年嫁女儿,他主动将彩礼控制在村规民约标准内,通过村民红白理事会的帮助,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风礼堂’简办婚礼,既减轻了负担,又获得了文明积分奖励,年底还被评为了村‘文明家庭’,成为村民们学习的榜样。”
干部唱“独角戏”,群众在一旁“看戏”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棘手问题。阿尔莫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治理“积分制”结果运用相挂钩,与“星级文明户”创评、“文明家庭”评比、人居环境动态监督等相结合,与文明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项目相促进,不断激发村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求解基层治理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