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

研究生辞职全职炒股半年坦言:比亏损更担心的是错失机会,压力比工作大

摘自:   时间:2025-08-21 07:30:43    浏览:

 
 
 
 
在陆家嘴的江边,刘辰阳(化名)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操盘界面,这位2024年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眼中既有自信也有焦虑。“有时候一个月能赚两三万元,但不可能每个月都这样”。
 
“全职炒股,我越来越慌”。刘辰阳2024年研究生毕业回国后,进入一家知名公司工作,但入职后不久就发现工作内容和自己此前理解的大相径庭,于是开始考虑是否要换份工作。
 
偶然一天,他刷到了同学发的朋友圈:“感谢大A,这次旅游经费都由大A买单!”还附加了两张高额的当日收益。“当时觉得我那个同学可以,我也可以”。
 
 
01 新手光环:从1万元试水到全职炒股
 
刘辰阳最初只是用1万元试试水,“当时我卡里还有5万元是读书时攒的,就想先拿1万元试试,就算亏了也不会影响生活”。
 
在“新手光环”的加持下,他赚了点钱,感觉生活压力没有那么大了,就慢慢加大投资,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炒股上面,最后干脆辞了职。
 
刘辰阳的经历并非个例。今年7月,“00后”首次超越其他年龄段成为开户主力军。伴随8月18日沪指突破3731.69关键阻力位,刷新近10年高点,人们开始全方位感受牛市的气息。
 
 
02 迷茫与探索:结识“引路人”却发现更深的困惑
 
辞职后,刘辰阳在一些线下活动里结识了一位年近四十、没有专职工作,主要靠在股市里闯荡的“大哥”。
 
这位大哥曾在股市里一把赚了13个月的工资,此后便无心工作,整天研究K线、指标、技术等,并决定All In股市。
 
“最初我以为找到了一个可借鉴的路径,后来越聊感觉越悬乎,”刘辰阳接着说,“他坚信自己一定能靠炒股实现财富自由,每天都在‘悟道’,但很快又否定自己”。
 
03 全职炒股的高门槛与巨大压力
 
刘辰阳全职炒股差不多已有半年,认为压力比工作要大。他坦言在这波牛市中,自己虽然在操作,但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比亏损更担心的是错失机会。
 
 
“现在我还常常盯着屏幕游离,看着K线上下飞翻,大脑却一片空白”。
 
在股市中历练多年的资深股民张力(化名)认为,全职炒股的门槛实则不低。首先,至少需要拥有100万元的闲置资金储备,并且具备10年以上的炒股实战经验。
 
据他观察,那些能够依靠全职炒股维持正常生活的人,普遍具备胆大心细、沉着冷静的特质,拥有长期持有的坚定意志,而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对于股票的热爱,以及发自内心的相信。
 
04 新一代股民:互联网原住民的炒股方式
 
与父辈相比,新一代投资者有着不同的特点。一位券商营业部经理表示,“00后”投资者在信息搜集和决策过程中有自己的特点。
 
 
他们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AI)、新消费等板块表现出浓厚兴趣,同时更愿意看碎片化和即时性的消息,也很相信自己的判断。
 
“老股民解套了,回家发现儿子拿钱冲进去了”——这个段子正在成为现实。一位在股海沉浮多年的老李(化名)发现,他的儿子小李最近偷偷在股市里投进了10万元。
 
小李认为自己在互联网大发展的浪潮中长大,学习和认识事物的方法都和父辈们不同,上一代手中的“船票”已经登不上现在的“新船”了。
 
05 牛市陷阱:历史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
 
对于牛市“见顶”信号,小李向记者分享了老李的经验:“大家都谈论股市的时候还早,等大家都是老师开始指点江山时,就差不多了”。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却可能押着相似的韵脚。上一轮牛市中被套牢的“老李们”还没解套,“小李们”已手持新“船票”,迫不及待地登上了驶向未知的航船。
 
尽管坚信时代的“船票”不同往日,但未必就能避开人性与周期的暗礁。
 
正如一位市场老手所言:“新手的山,是敬畏,是以为山顶近在咫尺,却不曾察觉脚下的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