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思!日照一赶海园被曝撒人工饲养蛤蜊 主要是为外地游客及孩子提供赶海体验!
摘自: 时间:2025-08-14 09:54:01 浏览:
面对争议,多家赶海园负责人坦言“实属无奈”。有人算了一笔账:五一期间,景区单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而自然滩涂的蛤蜊产量仅够2000人体验。“如果不人工补充,90%的游客会空手而归,这对景区口碑是致命打击。”他强调,投放的蛤蜊均为附近养殖场采购的“淘汰苗”,成本低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我们从未宣称这是‘纯野生赶海’,活动名称就叫‘龙王献宝’,本质是互动游戏。”
专家认为,景区“人工撒蛤蜊”现象折射出旅游市场供需矛盾。“随着亲子游、研学游兴起,游客对‘体验感’的需求远超‘真实性’。景区通过人工干预提升满意度,本质是服务创新,但需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明确告知游客活动性质,避免误导;二是控制投放规模,维护生态平衡。”
她同时提醒,过度依赖人工干预可能削弱景区核心竞争力。“日照赶海的天然优势在于广阔滩涂和丰富物种,若长期用‘投喂’替代自然探索,最终会失去特色。景区应加强游客教育,比如设置科普展板、组织自然导览,让游客在体验乐趣的同时理解生态价值。”
事实上,“人工投喂”并非日照独有。青岛、大连等地的海洋公园早有“喂海鸥”“钓螃蟹”等互动项目,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游客体验。日照的做法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将单一赶海活动升级为综合夜游产品。以刘家湾赶海园为例,其暑期夜间客流量同比增长120%,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超5000万元。“游客停留时间从2小时延长至6小时,这才是‘撒蛤蜊’背后的经济账。”。这场争议背后,是现代旅游市场对“体验经济”的深度探索。当Z世代游客更愿意为“拍照打卡”“社交分享”付费,景区是否必须坚守“纯天然”?
从旅游服务的角度来看,景区为了提升游客体验,采取一些创新举措无可厚非。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景区需要不断挖掘自身特色,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人工投放蛤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更多游客体验到赶海的乐趣,尤其是对于那些带着孩子的家庭游客来说,能够让孩子们在赶海过程中收获快乐,留下美好的回忆。这也体现了景区在服务游客方面的用心,通过提供 “情绪价值”,让游客感受到景区的关怀。
然而,景区在追求游客体验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旅游活动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赶海作为一种与自然紧密相连的活动,其魅力就在于游客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海滩上发现和收获海洋生物。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投放,就会失去赶海的本质意义。此外,大量人工投放蛤蜊还可能对海滩的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如破坏海滩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海洋生物的自然生长等。
为了在满足游客需求与保持旅游活动真实性之间找到平衡,景区可以采取一些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一方面,景区可以加强对游客的赶海指导,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游客传授赶海的技巧和知识,帮助游客提高赶海的收获率。另一方面,景区可以合理规划赶海区域,控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景区还可以探索开发更多与海洋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减少对单一赶海活动的依赖。日照一赶海园撒人工饲养蛤蜊的事件,引发了我们对旅游服务与旅游体验的深入思考。在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景区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游客体验,但同时也要坚守旅游活动的本质和生态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