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正文 >

甜瓜炭疽病的危害病症及防治技术

摘自:   时间:2025-05-10 09:32:21    浏览:

甜瓜炭疽病的危害病症及防治技术
一、危害病症
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水渍状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颜色由淡黄色变为褐色,病斑边缘呈紫褐色,中间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病斑上还会轮生许多黑色小点,潮湿时,病斑表面会溢出粉红色粘稠物。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叶片干枯破裂,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生长衰弱 。
茎蔓:茎蔓染病,病斑呈椭圆形或梭形,颜色为褐色至黑色,稍凹陷,表面也会产生黑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环绕茎蔓一周,导致茎蔓枯死,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造成植株死亡。
果实:幼果染病,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病斑处的果肉逐渐腐烂。成熟果实染病,病斑较大,呈褐色,凹陷明显,后期病斑会开裂,内部组织腐烂,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食用价值,降低经济效益。
二、发病规律
甜瓜炭疽病是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病残体中或土壤里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次年环境适宜时,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灌溉水、昆虫活动等传播到甜瓜植株上,从气孔、伤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发病最适温度为 22 - 27℃,相对湿度在 95% 以上时易发病。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势弱等因素,也会加重病情。
三、防治技术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择对炭疽病具有抗性的甜瓜品种,如伊丽莎白、西薄洛托等,是预防炭疽病的基础措施。
种子处理:播种前,用 55℃温水浸种 15 - 20 分钟,期间不断搅拌,然后冷却继续浸泡 3 - 4 小时,捞出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 0.3% 的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消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
合理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 2 - 3 年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降低发病几率。
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块种植甜瓜;合理密植,保持植株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耕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二)物理防治
利用高温闷棚技术,在夏季休闲期,将大棚密闭,利用太阳能提高棚内温度,使土壤温度达到 50 - 60℃,持续 10 - 15 天,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三)化学防治
发病前预防:在甜瓜生长前期,尤其是在未发病前,可选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预防,如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 600 倍液、80%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每隔 7 - 10 天喷 1 次,连喷 2 - 3 次。
发病初期治疗:一旦发现甜瓜出现炭疽病症状,应及时选用治疗性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可选用 25% 咪鲜胺乳油 1500 - 2000 倍液、40% 氟硅唑乳油 8000 - 10000 倍液、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000 - 1500 倍液等,每隔 5 - 7 天喷 1 次,连续防治 2 - 3 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掌握甜瓜炭疽病的危害病症和防治技术,对于甜瓜种植户来说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实现甜瓜的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