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无尽,梦想更远——新华社记者对话神舟12号宇航员
摘自: 时间:2021-06-16 21:43 浏览: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6日电:满天星星,梦想实现——新华社记者对话神舟12号宇航员。
新华社记者黄明、李国利、黎云。
全世界关注的时刻即将到来。6月16日,神舟7号载人飞天进入倒计时。
点击进入下一页。
《神舟十二号》乘组: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左)。新华网(徐部摄)
那一天早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询问天阁,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正式发射升空。他们是:三度飞天指令长聂海胜,重敲苍穹的刘伯明,第一次出征的汤洪波。
第一批进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将在轨道上工作3个月,进行舱外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负荷等一系列操作。
进入飞行乘务组后,他们的情绪是如何训练出来的?他们如何在太空中分工合作?新华社记者在神舟12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夕与神舟12号宇航员交谈,倾听他们的声音。
加入:为祖国出征一生。
问:神舟十二号任务是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意义重大。入选后心情如何?
聂海胜:从199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集团军,到2005年与费俊龙共同完成神舟6号任务,我花了将近8年时间。初次飞行时,心中有多期待啊。
八年后的2013年,我和张晓光、王亚平一起完成了神舟十号任务,完成了手持式交会对接任务。那时的心情虽然比第一次飞行时有淡定,但还是很激动。
现在,8年后,我将实现第三次飞行。这是我们进入太空站后的第一次载人飞行。我们很荣幸能成为第一棒,有很多新的期待。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我们不仅要安排好太空家园的核心舱,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验证。任务更艰巨,挑战更多。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团结带领乘务员,严格执行,精心操作,努力克服一切困难。有全国人民的祝福,有工程界的支持,有训练界的坚实基础,有信心,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
刘伯明:任务一,2008年与战友翟志刚、景海鹏共同驾驶神舟七号飞往太空,计算时间已有13年。
在过去的13年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紧张地准备,为梦想而坚持,为使命而奋斗;在过去的13年里,中国航天人一步一步地将梦想变成现实,我也在追求不断成长的梦想。十三坚持训练,十三坚持,十三热切期待,上次飞行的惊喜似乎还在眼前,我将再次回到浩瀚的太空,俯瞰美丽的家园。本人将全心全意地做好各种工作安排,将所获得的测试数据传回来,不辜负崇高的使命和期望。
汤:这是我第一次飞,很轻。同时,我更期待在完成使命的同时感受太空的美景。
我在1995年是飞行员,在2010年是空军飞行员,虽然只有一个字的差别,但是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难而难忘的经历。这些年来,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坚持严格的训练,从严格的训练到全面的思想,身体,心理,技术都做好了全面的准备。最为深刻的感觉是,要想向上成长,首先要向下冲,只有地面训练到位,才能胜任飞天任务。
在过去的11年里,刘洋、王亚平、陈冬等一批战友相继飞翔。在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任务中,我曾经为航天员备份过,但是仍然有一个飞行的梦想。我告诉自己,飞翔是我的梦想,我心中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一步一步向梦想迈进。日拱一卒,终成大梦。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仍然每天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现在,终于能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了,我觉得今天的自己比五年前更有准备。
职位:既不分职也不分家的新老搭配各有优势。
记者:你们三个怎么分工?
聂海胜:我是神舟十二号的飞行乘务员。但我认为,我们两个团队之间,既没有分工,也没有分离。由于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任何一个单独的行动,我们三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能独立完成;任何一个行动,都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我们两个人合作完成;任何一个行动,都需要三个人共同完成,我们作为一个整体也能很好地完成。
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因为宇宙空间的特点是需要备用。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不能完成任务,备份就必须被顶住。所以对我们三个人来说,我们是一体的。请具体说明,我是01指挥,刘伯明是02指挥,汤洪波是03指挥。
刘伯明:聂海胜执行过两项任务,飞行经验丰富,沟通协调全面负责。翟志刚是中国载人宇宙工程神舟七号载人宇宙工程的第一位宇宙飞行员,在驾驶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汤洪波年轻踏实,操作能力强,但他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主要与人合作,是我们俩的好帮手。
汤洪波:第一次执行任务,压力肯定是有的,因为神秘的空间还有很多未知,空间站的任务也充满了挑战。但我坚信,压力是动力,经过十一年的学习训练和磨练,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科学选拔,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另外,海胜和伯明一直是我的榜样,他们经验丰富,稳重可靠,思维敏捷,在地面训练中给予我全面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任务上我们一定会一鼓作气,真诚合作,共创美好的空间。
训练要求:任务量超过总训练次数6次的高频率。
记者:关于神舟十二号的飞行任务,你们做了什么样的训练和准备?
聂海胜: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是神舟十二号阶段的首次飞行任务,它将验证再生式在轨环控制生保系统中的应用,人员长期驻留,长期出舱活动,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等。在轨道上运行3个月可以说是时间长,操作困难,技术状况更新。
举例来说,神舟飞船在与天和核心舱快速对接后,天和核心舱一进驻,就要开始卸货、拆卸、安装设备,对核心舱进行软装,建立工作生活环境,下一步还要做好出舱准备,包括检查,修理舱外航天服等。因此,在轨道装配制造,维护,非舱操作,空间应用,科学测试,监控和管理等方面都必须完全具备。另外,长期飞行突发事件的机率增加,对其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刘伯明:神舟十二号任务计划执行两次连续出舱任务,一次大约需要6个小时,间隔时间也很短。不管是任务的复杂性,还是难度,与神舟七号任务首次发射出舱活动相比,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我们的航天员来说,除了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外,还要有一个健康有力的心理。
执行神七任务时,我们经历了一些困难和障碍。当时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无论发生什么,都要坚决完成,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最后,我们成功了。向志刚,海鹏在这里致敬!这项任务的出发时间大大延长,任务更加复杂。因此,我们进行了严格、系统、全面的培训,尤其是新一代的中国舱外航天服,更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走在广阔的太空中,我们每走一步,都凝聚着成千上万宇宙人的心血和汗水,影响着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心。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每一项出发任务,为空间站建设和造福全人类留下坚实的足迹!
记者:在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过程中,有印象深刻的片段吗?
聂海胜:2019年12月,我加入了神舟十二号的飞行组,和刘伯明、汤洪波一起完成任务。很明显,我觉得我们的训练更多了。今年春节我只有三天的假期,剩下的时间就是从早睡到晚睡。尤其是水下训练,穿着水下训练服,每次训练都要花上几个小时,饥饿和口渴时才能喝上一口,脸上出汗,身上哪里痒痛时才能忍受,训练结束时才会出汗。
刘伯明:我还记得,还是模拟失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107679162
拖米农业资讯网
托米农业资讯网是一个涵盖农作物种植,特色养殖,海产水产,经济作物种植,农业知识解答,农村故事讲解的综合型农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