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

​木薯架起中非农业科技合作“金色桥梁”

摘自:   时间:2025-08-26 08:59:09    浏览:

在非洲刚果(布)贡贝农场的木薯加工厂里,自动清洗机正高效运转,去皮、切片、研磨、干燥一气呵成。当地农民奥赛克捧起刚包装好的木薯粉,笑容满面:“这条中国生产线让木薯加工不再‘看天吃饭’,我们每天能稳定供应30吨产品。”
 
曾经依赖手工浸泡的落后工艺,如今被全自动化生产线取代,木薯粉生产效率提升15倍,这得益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十多年来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持续科技支撑,助力非洲木薯产业提质增效。
 
中国热科院立足中国热区,面向世界热区,以科技支撑我国农业走出去,承担热带农业科技援外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
 
木薯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饲料生产、食品加工和各种工业应用的重要原材料。作为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第一大主食,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却面临品种技术落后、单产低、产品加工水平有限的困境。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非洲40余国种植木薯,2022年产量达2.1亿吨,占非洲粮食总产的36.2%,然而平均单产仅每公顷8.55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5吨/公顷)的六成。
 
为了提高非洲木薯等粮食作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2007年起,中国通过在刚果(布)建立农业示范中心,辐射带动非洲木薯产业提质增效。中国热科院承担该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任务,先后派遣数十位专家进行技术援助。
 
在非洲刚果(布)和加纳,中国热科院科技人员所到之处,木薯亩产量从不到1吨提高到3吨,当地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中国热科院从根源切入破题,先从培育推广适合非洲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木薯优良品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