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

华农珠开拓者队三下乡:“调研+义教”双轮驱动 赋能汕尾侨乡振兴

摘自:   时间:2025-08-05 18:35:03    浏览:

7月5日至18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开拓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以下简称“开拓者队”)在广东省汕尾市华侨管理区开展为期14天的社会实践,本次实践围绕“调研侨乡文化底蕴,义教赋能青年成长”主题,通过文化调研与公益教学并行的方式,探索高校服务侨乡振兴的可行路径。
 
 
开拓者队以侨乡文化传承为主线,通过走访侨史馆、探访归侨家庭、考察特色产业等,系统梳理汕尾华侨管理区的历史与文化特质。在侨兴公园的侨史馆,“汕尾市华侨管理区生产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墙清晰呈现了侨区从传统农业向多元产业的转型轨迹。其中,“27 把锄头”的拓荒故事尤为典型——1952年,贝谦同志带领 27名马来西亚、泰国归难侨,以简陋农具在陆丰县南塘区石牌村开启侨区建设,其开拓精神成为理解侨乡发展的核心密码。馆内珍藏的归侨古玄龙父子机械修理工作照、马来西亚惠州联合总会纪念牌匾等实物,串联起侨胞与侨居地、家乡的情感纽带,展现了归侨将海外技能应用于本土建设的历史实践。
 
 
归侨郭爱华的访谈为调研增添了鲜活细节。三岁随家人从印尼归国的她,保留着印尼语言与文化记忆,不仅组建“印尼舞蹈队”传承印尼舞,还分享了印尼美食的本土化实践:印尼腌面以本地红葱替换核心原料仍保持地道风味,斑斓叶汁染绿的九层糕、工序繁复的千层糕,以及寓意“团圆”的传统蔬菜沙拉“加多加多”,都承载着侨胞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谈及建筑,她指出侨区建筑主体与大陆趋同,但部分舞台、凉亭含印尼元素,建议适度修缮活化相关建筑,既避免过度开发削弱历史价值,又能留存文化印记。
 
 
然而,团队在侨兴公园走访时发现认知落差:一位 82岁老侨眷坦言对侨乡文化“不太了解”,海外记忆已淡;一位在此工作十余年的务工人员直言不知“侨乡文化具体是什么”,日常交流极少涉及,相关宣传活动参与者寥寥。对此,队长李晓表示,这凸显了调研的紧迫性,团队计划深入走访文化部门、老年协会,挖掘侨史故事,调查文化宣传现状与困境,助力破解传承难题。
 
团队还聚焦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模式,探访了李崇豪创办的 30亩印尼果园。果园种植马来西亚杨桃、泰国莲雾等东南亚水果,以“四季采摘+ 文化体验”运营,成为“农业+ 文旅”典范,让队员看到侨乡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可行性。
 
7月14日至18日,由华侨管理区委员会主办、开拓者队提供义教课程的青少年暑期科技夏令营,以“科技少年向星而行”为主题,吸引37名当地青少年参与。课程围绕知识传递与素养培育设计,首日便从安全、启蒙、互动三维度展开:消防溺水用电安全课通过视频演示和情景模拟普及自救知识;“寻找特别的你”游戏促进破冰;科学启蒙环节借“万户升空”典故与火箭反冲原理实验,激发航天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