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正文 >

科技赋能,让秦皇岛“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换

摘自:   时间:2024-03-28 17:58:57    浏览:

这1500亩小麦的灌溉,一部手机就能搞定,既省时又节水,还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降低了种植成本。”初春时节,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区茶棚乡的“千亩方”小麦基地内,种粮大户方圆正在操作手机,对水井口的智能滴灌设备进行调试。据了解,这款手机APP与基地内的所有水井联网,能精准控制每口井的出水时间和出水量,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浇灌需求。
 
  
 
   不仅如此,在播种前,软件提供的气象服务能让种植户准确把握最适宜的播种时机。搭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机械设备能科学地进行深耕、深松和播种作业。智能滴管、水肥一体化系统、质保无人机等设备也免除了管理的后顾之忧。科技赋能,让种粮大户心里更有底气。
 
  
 
   近年来,抚宁区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借力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农业部门指导、种植户主导的模式,不断加大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加持现代农业跑出“加速度”。
 
  
 
   “以前都是在收到气象局推送的大风或者降温预警短信后,安排工人赶到基地,做好关闭通风口、加盖保温被等防御工作,费时费力。现在用手机就能及时控制相关工序,非常方便,突发的天气变化几乎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在抚宁区食正源蔬菜种植园区内,负责人张洪军一边指挥工人检修设备,一边介绍说。
 
  
 
   只见他的手机屏幕上不停闪烁着一连串数字:“温度24℃、湿度88%、二氧化碳浓度650ppm……”棚室内墙壁上的一个传感器,也显示着相关数据。
 
  
 
   “这个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棚室内的各种种植环境要素,并同步上传到我的手机,按照设定的的温湿度来自动开关通风口。有时候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我也可以进行手动控制。比如,遇到雨雪天气温度有所下降、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我就控制延迟通风口打开时间和大小,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张洪军说。
 
  
 
   食正源种植园区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盒马鲜生,品质要求高,棚室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配比等都要严格控制。有了现代技术的加持,这些曾经困扰张洪军等种植户多年的难题也被轻松破解。品质提升带来的价格优势、高科技推广带来的用工减少,也降低了种植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大幅增加。
 
  
 
   从传统机械到卫星定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抚宁区深挖创新潜力,向科技要产能、要质量、要效益,科技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原文链接: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qsxxlb/176990208304807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