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

万亩果园映同心!大梨树村振兴密码中的民族团结情

摘自:   时间:2025-09-17 09:46:21    浏览:

“3、2、1,开始!”随着主持人清脆的倒数声,。大梨树村的几位村民立刻举起手里攥得紧紧的大黄梨,凑到嘴边大口啃了起来。每个人都嚼得飞快,腮帮子鼓鼓的,不多时,几位选手便全部吃完,主持人嗓门一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宣布名次,赢了的村民手里攥着奖品,脸上笑意盈盈。
 
金秋九月,在漫山果树枝头被压得弯弯的时节,记者跟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辽宁篇”采访团一行走进了大梨树村。
 
近年来,大梨树村依托特色农业资源,探索出“产业富民、文化聚心”的民族团结之路。大梨树村果园员工程晓东感慨道,“我们村的果园不只是增收的‘聚宝盆’,更是大家的‘连心园’,依托果园举办比赛让大家更像一家人,干劲更足了!不分彼此的热闹劲儿令人感受到‘劳动最美、团结最亲’。”
 
沧海桑田,谁能想到,如今这个瓜果飘香、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庄,四十多年前却是另一幅景象:土地贫瘠、耕地稀缺、荒山环绕、水土流失严重……是个不折不扣的“穷地方”。
 
“那时候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大梨树村党委书记毛正新回忆起老书记毛丰美带领大家创业的日子,语气里满是敬佩。当年,老书记看着村里的穷模样,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他常跟大伙说:“没有树,我们就栽;没有水,我们就蓄;没有景,我们就造!改不了天,咱就换地!”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全村各族群众拧成一股绳,先后出动10万余人次,开辟盘山道路87公里,治理20多座荒山,平整1万多亩梯田,栽种上百万株果树,硬生生把乱石遍布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
 
改山蓄水造景只是起步,大梨树人始终传承苦干、实干、巧干的“干”字精神,不停歇、不止步,开始二次创业。全村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对交通路网进行提质升级,提高出行便利性和旅游景点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村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良好局面;对村内河道进行清淤、整治和护坡、护坝改造,修建多座集蓄水、灌溉、分洪、景观为一体的拦水坝;通过科学规划、技术支撑,消除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