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资讯 > 正文 >

持续走弱!揭示美元50年来最大年中跌幅 全球多国滥施关税,美元下跌近10%!

摘自:   时间:2025-08-21 14:58:14    浏览:

  【揭示美元50年来最大年中跌幅】8月21日消息,#揭示美元50年来最大年中跌幅#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今年以来,美国持续对全球多国滥施关税威胁,表面看,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飙升至18.6%,创下1933年来最高纪录。仅2025年7月,美国关税收入就进账296亿美元,全年已突破1500亿美元。但与全球金融市场普遍预期的稳健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元正呈现出持续走弱的态势。从年初至今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元指数已累计下跌近10%,这一跌幅在全球主要货币中显得尤为突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上半年美元的表现更是创下了50年来的纪录——其年中跌幅达到了历史性的高位,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元的这一轮大幅走弱呢?首要因素在于,美元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出现了显著下降。具体而言,自4月3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全球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便受到了严重冲击。这一政策宣布当日,美元指数即下跌1.6%,创下了自2022年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美元贬值意味着即便他们持有的美元资产本身收益稳定,但一旦将这些收益折算回本国货币,实际收益也会大幅缩水。因此,他们自然会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持有,甚至选择抛售,这一行为又进一步推动了美元的下行趋势。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资本净流入较去年下半年降近20%,其中两个月现净流出,印证国际资本对美热情消退,加剧美元走弱。同期汇率分化,欧元、瑞典克朗和瑞士法郎对美元升值幅度超加权美元指数,日元、加元和英镑虽升但幅度较弱,显示资金更倾向流向前三者。多家全球资管公司(如RBC、先锋集团)判断美元进入下行周期,主因汇率相对性——美元优势正因关税等政策(如税收法案第899条对外国投资者收益加征最高20%歧视税率)削弱。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相对美元而言,欧洲和亚洲的多数货币均呈现升值趋势。

  其次,美股与美元出现同时下跌,打破风险对冲规律。过去15年,美元和标普500大多是反向关系,平均相关系数大约是-0.3,意思是美元涨时,美股往往跌一些。但今年,美国频繁威胁全球加征关税时,这个规律却被打破了。美元和美股在同一时期同时遭到抛售,整个美元资本市场都笼罩在关税带来的恐慌情绪中。此前分析过,如今的美股更像是全球化企业与科技企业的代表,关税直接冲击了美国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市场便直接作出反应——在美国政府宣布“对等”关税当日,美股三大指数暴跌,跌幅最高约6%,创下五年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在他们的最新研究里,21世纪以来,全球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美元走势变化的有10次,其中8次导致美元走强,只有2次让美元走弱。

  一次是2017年特朗普政府刚刚上台的时候,另一次就是最近这几个月。

  最后,美债收益率频繁倒挂反映对美国经济的隐忧。今年2月初美国施加关税威胁后,长期国债收益率逐渐低于短期收益率,形成倒挂——这反映投资者因担忧经济走弱而增持长期债,导致长端利率走低,本质是对经济增长信心的缺失。今年收益率曲线呈现罕见"反复倒挂"特征:按10年期与3个月国债利差计算,本世纪倒挂时段本就不多,而今年上半年仅约半年时间内就出现了12次倒挂。这种频繁倒挂意味着市场对未来经济存在持续疑虑,凸显美元体系下投资者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深度担忧。直接冲击来自趋势型对冲基金——这类基金依赖资产价格长期单向波动(涨或跌)获利,但今年市场预期频繁摇摆、无明显趋势,导致其业绩惨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英仕曼集团旗舰基金下跌7.8%,整个趋势跟随基金板块平均跌幅达9.6%,预计将创下1998年以来最差年度表现。

  而市场预期摇摆与收益率曲线异动的核心推手,是美国沉重的财政压力。此前美国商务部长曾公开表示,计划通过关税收入弥补赤字以实现"美国更伟大",折射出其财政困境对经济预期的深层影响。

  可见,美国挑起贸易争端,对多国加征关税,这一行为迅速引发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制。以中国为例,面对美国的无端加税,中国果断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这种你来我往的关税战,直接导致美国进出口贸易规模萎缩。美国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出口市场受限的双重困境,许多企业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减少投资。企业盈利预期下降,使得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受挫,纷纷减持美元资产,转而寻求其他更稳定、更具潜力的投资市场,从而导致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关税政策推高了美国的进口商品价格,进而引发国内通胀上升。原本美国希望通过关税保护国内产业,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许多国内企业因成本上升而提高产品价格,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为了抑制通胀,美联储理论上应采取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由于贸易战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加息可能会进一步抑制投资和消费,加剧经济衰退风险。美联储在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陷入两难境地,政策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使得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动摇,引发美元抛售,推动美元汇率下跌。

  美国长期利用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通过关税等手段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这种霸权行径引发了全球各国的警惕和反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动“去美元化”进程。例如,俄罗斯、伊朗等国在贸易结算中逐渐采用本币或其他非美元货币;一些新兴经济体也在加强货币合作,建立区域性的货币结算体系。随着“去美元化”趋势的加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其需求和价值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这也是导致美元跌幅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元下跌对美国国内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出口企业,因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加便宜,能够提高其竞争力,增加出口量,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另一方面,美元下跌会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会进一步推高国内物价水平,给美国民众的生活带来更大负担。同时,美元贬值还会增加美国的外债负担,因为美国的外债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意味着美国需要偿还更多的实际价值来清偿债务。

  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其汇率波动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广泛影响。美元下跌会导致全球资金流向发生改变,新兴市场可能会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推动当地股市、债市上涨。然而,这也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增加金融风险。对于一些依赖美元融资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美元贬值会导致其偿债成本上升,可能引发债务危机。此外,美元下跌还会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因为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通常会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全球经济带来通胀压力。

  美元的持续下跌反映了国际经济秩序的深刻调整。长期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如今这种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去美元化”趋势的加速和美元跌幅的出现,将促使国际社会加快建立更加公平、合理、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降低全球金融风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美国实行的关税政策如同一把双刃剑,在试图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却意外地刺伤了美元这一自身经济的“命脉”。美元的跌幅不仅反映了美国经济政策的失误,也预示着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应摒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